秦德增

首页标题    首页    院情概览    院长    秦德增

          

秦德增,男,中共党员。1984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同月正式到省教育科学研究所(2017年改为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工作。大学学历,文学学士,研究员,省人大常委会教育咨询专家。曾任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副院长,兼任过省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2008年更名为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省教育厅教育史志编纂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陕西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职,现任陕西美育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工作经历:在教科所教育史研究室、中学教育研究室、教育理论研究室工作过。担任过教研员、教育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教科所副所长(副院长),第二党支部组织委员、支部书记,院党总支委员,兼任过省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省教育厅教育志编纂办公室副主任,院编辑部、人工智能与教育研究中心、追赶超越办公室、大事记编辑部主任。分管过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科研规划部、教育理论研究室、初等教育研究室、情报资料研究室、教育史志与教育科研编辑部、信息保障部、高等教育与教育政策研究中心、教育志编纂办公室。

工作及成果:40年来一直工作在教科研第一线,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突出的教育教学研究、规划、管理与指导能力,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坚持为教育决策服务、为教育实践服务的方向,承担国务院、教育部,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委厅等党委政府部门的大量领导讲话、政策文件、调研报告、工作会议等;大力规范、组织、规划、管理全省教育科研工作,全力提升陕西教育科研在全国的影响力,起草陕西教育科研历史上第一份由省教育厅、省人事厅印发的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科研工作的文件,创立全省最高规格教育学术会议——三秦教育论坛,建立健全全省教育科研网络体系,完成省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到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更名,实现教育研究领域由基础教育扩大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全覆盖,将全省教育规划课题由原来的申报几百项扩大到现在的7000项,实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大课题研究,创建省级科研兴校明星学校、教研室、校(园)长,在全国率先组织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大学与普通高中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春笋计划”、减负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受到教育部的高度肯定。大力提升全院教育科研工作在全省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全省教育科研信息与管理平台,实现全省教育科研工作从组织管理、文件公布、课题申报、评审立项、督查结题到优秀科研成果宣传推广应用的信息化;筹备组织全省年度教科研工作会议,起草关于在省教科院加挂省教育厅教研室牌子的请示报告并得到委厅同意,建立院信息化办公平台、院数字化教科研中心,网络安全实现万无一失。完成国务院决策、省政府部署的250多万字的《陕西教育志》编纂,受到省政府高度肯定。15年在闱内中考命题、制卷。

发表100多篇论文或文章,主持完成20多项部省重大课题,主编出版多部教材、著作、成果集。2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成果获省政府特等奖,8项成果获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获得省政府“陕西省讲师团先进个人”、省教育厅“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优秀教研员”“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称号;作为特邀专家,参加了国务院在钓鱼台国宾馆举办的教育论坛,作了“为中小学校长减压的思考”演讲,接受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的采访。

 

 

本人相关学术活动报道:

 

陕西教科所在国务院参事室举办的教育论坛发言受关注

 

为破解违背教育教学规律,一味追求升学率、考高分、考名校,严重损害孩子身心健康的教育问题,国务院参事室于近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了以“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为主题的教育论坛。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秦德增应邀参加论坛,并在第四论坛“完善社会经济政策”会议上作了题为《为中小学校长“减压”的思考》的学术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关注和好评。
    秦德增的学术报告以“为中小学校长减压”为主题思想,首先分析列举了目前校长承受的超越自身职责的四个方面压力:一是沉重的“教育GDP”压力,校长在地方政府、社会和家长期望提高升学率、让孩子考取名校的压力下,不得不大抓应试教育,损害着孩子身心健康;二是发愁的经费压力,校长为了解决办学经费短缺问题,不得不放弃一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图书仪器装备配置,减少实验教学和体音美教学活动,甚至负债办学;三是揪心的安全压力,校长作为学校安全第一负责人,不仅要为维护学校合法权益多方奔走,而且要为学生安全承受巨大压力;四是多重的管理压力,校长要承受来自政府领导、净化社会环境和提升学校内部管理水平等全方位压力,有些管理压力超出了校长责权岗位,校长又不得不挺肩承担。
    对于校长承担的这些压力,秦德增分析了主要原因,如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越位、错位和不到位,片面的人才观和用人制度,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不科学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等等。为了切实减轻校长承担的沉重压力,秦德增认为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进一步夯实政府公共教育服务职责,为学校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秦德增提出了7条具体建议:加快推进社会用人制度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升学竞争问题;尽快研究制定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健全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快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切实改变“一考定终生”的状况;转变对校长政绩的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大力解决学校在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转变对学校的管理方式,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落实依法治教,健全并强化教育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
    秦德增的学术报告结束后,论坛主持人、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蒋明麟作了点评,认为秦德增的发言从教育立法、转变政府职能、改善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对政府进行教育决策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华侨大学校长丘进曾工作于西安交通大学,他对秦德增的发言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针对现实,思维开阔,有理有据,学术水平较高。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秦德增作题为《为中小学校长“减压”的思考》学术报告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秦德增接受采访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秦德增参加会议

 

 

 

2024年6月9日
浏览量:0
收藏